灵岩山下好风光,桂香枫红菊又黄;
莫道灵岩池水浅,观鱼不逊富春江。
千年古镇木渎灵岩景区“浣香榭”前一泓池水清澈翠绿波光粼粼,其楹联云“曾有西子采香泾,依然东坡浣花汉”,隐含吴越春秋风韵。池中精养千条五彩缤纷浓汝艳抹、鲜蹦活跳、玲珑乖巧、精灵调皮奇异鱼种。群鱼戏水水面生花花影迷离,微风过处落英片片,借引乾隆大帝观鱼佳句,这是一幅“花著鱼身鱼嘬花”的戏鱼图。
池中的大红鲫鱼是各式金鱼的祖先,苏东坡有“我设南屏金鲫鱼”句,郭沫若也情不自禁作“抚牚鱼知意,红磷奔赵频”诗句和之。灵岩金鱼借“池处灵岩地最幽”之灵气,金鱼都有灵犀灵性,知人意、和人心,只要你在池边拍手击掌,或呼唤几声,散游四处的金鱼闻声寻音围拢过来;人在走,鱼尾随;当凭栏观鱼人喂下饵食,鱼群顷刻活跃欢腾起来,晃头摇尾跃身窜起争夺饵食。池中水面溅起朵朵彩花,投饵人喜笑满怀,食饵鱼得饵忘形,真是人喜鱼也乐。
灵岩观鱼实在好看,看得游人眼醉神也醉:你看那成群结队的金鱼,或如南唐李后主李煜词《玉楼春》佳句“春殿嫔娥鱼贯列”,却似美人鱼时而衔尾浮游,时而模特猫步;或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佳句“锦鳞游泳”,时而翻腾纵跃,时而鱼翔浅底;或是“跃跳龙门”欲与鲤鱼试比高……灵岩观鱼“鱼乐人犹乐”。
鱼,人皆爱之,数清康熙大帝犹甚。康熙南下江南杭州花港观鱼,为景点御笔题字“花港观鱼”。然而,御笔写的“鱼”字下面不是四点,而是三点。康熙大帝雄才大略文字选诣深邃独具匠心:“魚”字下面写三点,三点是“水”,字义表示“鱼在水上游”,自游自在欢乐舒畅,附合造字逻辑;若“鱼”字下面写四点,四点是“火”,字义表示“鱼在火上烤”,不但鱼儿痛苦不堪,而且不合字义。造“鱼”字的古人听了康熙大帝的高见,一定会佩服得五体投地自叹不如。然而,“鱼在火上烤”已烤而数千年,历史难改。唯有杭州景点《花港观鱼》康熙御笔下的那一池鱼是“鱼在水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