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选题思路
一个研究课题的产生,常需经过较长期的观察和思考,主要从临床实践和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逐步形成新的想法,从而提出研究课题。需要平时多观察、多看文献、多思考,如果在日常工作中遇到一些不能解释的现象或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在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指导下,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具体设想,从而提出科学假说、研究内容、方法和预期目的,确立研究课题。
二、结合自身优势
立题者要充分利用自己在本研究领域内长处,这样便于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自己的研究在本领域中处于合理地位,并力求在本领域内或与其他领域间的交叉及合作。
三、转变局限观念
不仅要熟悉本研究领域的进展,而且要熟悉相关研究领域的进展,扩宽知识面,注重学科交叉,注意科研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
四、突出创新性
创新不是凭空臆想,而是源于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成果,建立新方法和新的研究手段或对现有的概念、方法等的补充和改良,取决于科学的思维方式、敏锐的观察力和创造性。
五、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提出新问题、产生思想火花、跳出旧框框的最佳途径。
六、做到三个结合
选题时还要结合三个方面的实际情况,才能保证课题的实施:一是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基础,二是本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条件,三是研究经费的多少。
七、选准申请渠道
根据不同类型的科研课题,选择不同的申请渠道。要了解申请科研课题有哪些渠道,这些渠道的重点资助范围,资助对象和资助强度,对申请人的具体要求,申请课题的程序及管理办法等。应仔细钻研各资助单位的项目指南或招标指南,使所选课题与项目指南要求的研究范围、研究目标完全相符;同时还要注意项目指南中有关资助的研究重点和优先资助领域等信息,结合本课题情况,选准申请渠道。
附选题举例:以某一疾病研究为例,应分析:
(1)对拟研究疾病的有关病因与发病的危险因素是否清楚?
(2)对拟研究疾病的发病特点、规律和发病情况是否清楚?
(3)对拟研究疾病的有关早期正确诊断是否满意?是否有早期正确的诊断试验?其敏感性、特异性水平如何?如果缺乏,或者有新的诊断试剂和仪器,则可立题。
(4)是否具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如何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5)对预防及其影响因素是否清楚?重点是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