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导尿管作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17例
Closedthoracicdrainagecatheterfortreatmentof17casesofpneumothorax
李林阳 董有睿
气胸为临床常见疾病,很多患者多次行胸腔穿刺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贵州航天医院在临床实践中采用气囊导尿管作胸腔闭式引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7例,均在该院行x线胸片确诊,肺组织萎缩>40%,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18-79岁之间,平均56.2岁。上述病例均予以胸腔穿刺术3次(每次抽气>700ml),症状无明显改善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本组患者多伴有肺基础疾病,如:肺结核,慢性肺阻塞性疾病,支气管哮喘等。
二、手术方法
病人术前行心电图、胸部平片等检查。采用平卧位或坐位,于患侧锁骨中线外侧第二肋间或腋前线4,5肋间(为液气胸患者),如为局限性气胸,根据x线片确定相应穿刺点。在选定位置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用2%利多卡因3-5ml局部浸润麻醉。于下肋上缘取平行肋骨切口,长约0.8cm,深至肌筯膜,以长止血钳钝性分开肌肉,破入胸腔。选择20号或22号双腔留置导尿管(预先检查尿管的通畅性及留置气囊的完好),用止血钳将导尿管远端夹闭,以止血钳纵行钳夹导尿管尖端,沿预先分离的肌间钝性刺入胸腔,置入尿管,拔出止血钳,尿管远端接水封瓶,于尿管留置腔内注入生理盐水5ml,轻轻外提,确定尿管不能脱出,外敷无菌敷料,外侧可用胶布粘贴固定,使引流管也不易向胸腔内滑动。
结果
全组病例,平均置管引流3~10天,待水封瓶无气泡溢出,复查胸片,如肺完全复张或复张90%以上,夹管24小时后,观察患者无不适,复查胸片无复发后即可拔管。本组病例均获得治愈。
讨论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临床治疗液气胸的常规手术,效果确切,传统方法多采用硅胶管做为胸腔引流管。硅胶管质硬,并且引流管留置胸腔内的长度不易掌握,过长则刺激性大,容易产生炎性渗出,严重影响病情恢复。且多有肺挫伤,造成二次气胸,从而造成患者再次手术的二次痛苦。过短易出现引流管脱出胸腔现象发生。且硅胶管对肋间神经刺激加重,患者术后疼痛明显,需靠止痛药物维持。部分病人(特别是年老体弱病人)由于胸大肌无力或不发达、皮肤松弛、引流不畅致胸腔内压力升高等原因致使胸腔内气体容易沿引流管溢至皮下形成皮下气肿。采用气囊导尿管作胸腔闭式引流术具有以下优点:1)胸腔留置端光滑、软钝,不会对肺造成负损伤。2)切口小,出血少,不易引起逆行感染。3)引流管管径小,故引起疼痛、出血等副作用少,患者容易接受。4)不需缝针固定:导尿管头端的水囊不仅可以避免引流管脱落,还可以很好地封闭胸壁创口,尤其在肺膨胀后压迫该囊,加强了其封闭创口的作用,从而有效避免了引流管周漏气而形成的皮下气肿。5)拔管没有痛苦,不用堵口。6)导管质地较软,夹闭导管、携带和行走极为方便,不影响管腔通畅,避免手术部位暴露在外。7)价钱便宜,避免了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所以我们认为该方法适合于各级医院,值得推广。但在整个引流治疗过程中尚需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18号以上的一次性带气囊导尿管,气囊内注水而不应注气充盈气囊,注水量4~5ml为宜,引流每隔3d要放空气囊,重新注水;(2)皮肤切口不可过长,以0.7~1.0cm为佳;(3)为确保引流管在胸腔内的位置,每次伤口换药时均需牵拉导尿管致气囊紧贴于胸壁后重新外固定(4)使用青霉素或联合丁胺卡那霉素防治感染。
参考文献
1.左竹林,彭祝宪.胸腔闭式引流术[J].中国临床医师,2001,29(11):55
2.谢灿,呼吸系统疾病(今日治疗丛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400-401
3.郭述良,方红雁,吴亚梅,等.用带气囊导尿管作胸腔闭式引流导
4.管[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1999,2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