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医院后勤职工队伍中的一名普通员工,文化程度也仅是个技校生。他就是俗话说的,最大的兵,最小的官,人称兵头将尾的洗衣房班长--付军。他年纪不大,参加工作也才十来年,可在洗衣房当班长就当了七年有余。
医院里的老同志都知道洗衣房工作的脏和累,这在整个后勤服务系统中也绝对是排在第一位的。虽然近些年来陆续添置了不少洗涤设备,可洗衣房工作的脏和累以及高强度几乎没有多大减少。只是劳动效率和洗涤质量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其实,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洗衣房工作有什么难的?有点力气就可以干得了,稍微上点心就可以干好!正因为基于这些认识,所以在原来的工种分级中,洗衣工被定为"普工"。
刚到洗衣房工作的付军也是这种想法,觉得这么简单的工作,自己闭着眼睛都能做好!然而,事实是脏和累,使自己都变瘦了,可是洗出来的床单被套却差强人意。大多数白色的被服,越洗越灰,越洗越黑。更别讲那些崭新的床单被套枕套等,被被血渍、污渍的残留物污染得就像是一幅幅不知名的地图。于是,他暗下决心,悄悄行动起来,利用空余休息时间,到处拜师学艺了。当了班长以后,还请来省行业协会的有关专家来洗衣房讲课。不善酒事、不胜酒力的他还主动请专家喝酒,缠着专家把那些经验和配方给贡献出来。
他觉得,一定要和洗衣房的同事一起努力,脱掉那顶"普工"的帽子,成为一代新时期的洗衣工。如今,它不仅掌握了多种设备的操作技术,还摸索出一套针对医院被服用品上各种污渍的去处方法。现在,我院的被服上,再也见不到那一幅幅令人恶心的地图了。或洁白,或鲜艳的被套,收到了职工病员的一致好评。而他通过多年的额实践总结,经过改进洗涤剂配方和工作流程,是的我院的被套在长期高强度洗涤,消毒情况下,使用寿命达到了一年以上,这在全市几大医院里是绝无仅有的。更为医院被服成本的大大降低,作出了很大贡献。
几年来,通过学习,他还考取了洗涤技师资格证,成为了贵州第一个获此资格的洗衣工。
付军同志打骨子里就喜欢摆弄机械设备。近些年,洗衣房添置的许多设备,在他的精心呵护下,绝大多数都能正常运转,从没有因为设备故障而影响日常工作。常常是大家都下班了,他还拿着工具在洗衣房里爬上钻下地鼓捣他那些宝贝疙瘩。为了能尽快掌握设备的维修保养技术,他常在那些设备房一"呆"几个小时。忘记了朋友的聚会,孩子的接送,父母家人在等他吃饭,终于,他熟悉了这些设备的每一个部位,每一项功能,甚至每一粒螺丝钉。一个轻微的异响,他就能判断出这是什么问题,马上去解决和修复。由于他的长期坚持不懈和维护保养,我院洗衣房的大小设备始终能以高出勤率在正常运转。而洗衣房十多年前购置的简单烫平机还整整超期服役三年多。这些年来,他还精心地设备大修的时间安排在节假日。2009年国庆节,连续加班两天,大修100公斤洗衣机;2010年春节抢修烫平机直至凌晨三点。更因为洗衣房的设备绝大多数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那台设备坏了都会影响洗涤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他坚持做到,设备故障不过夜,再晚也要把设备修好。他对设备的爱护程度,是的设备生产厂家的销售维修人员都不无嫉妒地说:本来是想把设备便宜点卖给你们,日后赚点维修整补,结果在涅米宁这儿就没有维修费好赚。他们还粗略地估算了一下,几年来,由于付军同志的努力,至少为医院节约好了近四万元的维修费用。而是还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洗衣房的粉尘主要是被服的短棉纤维。这个东西很讨厌,遇风就飘,黏在人的头上,身上,吸入人的肺里。本身就是强体力活,可为了防尘还得戴上口罩,使人觉得很不爽,很熟悉。这东西还有一个最大的危险,那就是角角落落积上一层,一遇明火,立马火烧连营,很容易弄出大事故来。但这又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改造设施,增加除尘设备,除了要花上十几万的钱买设备,还要有合适的场所。而目前洗衣房的工作场地又不能符合要求。于是,付军同志广泛求教专家,上网查询有关经验,经过多次试验之后,根据我院的实际,提出了给洗涤物品"上浆"的办法来解决粉尘问题。结果明显,效果很好。一个小举措,解决了大问题,生了十几万的改建费用,又消除了一大安全隐患。
多年来,付军同志就这样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在他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但却干出了一番不平凡的成绩。他和他的班组还是综合管理科最早开展绩效考核并一直坚持到今年的班组。现在又是在全院开展精细化管理试点,力争为医院全面推行这项工作趟条路子,积累些经验。他先后两次获得优秀共产党的光荣称号和二〇一〇年度十佳员工的荣誉。现在,他和他的班组正鼓足干劲,努力工作,为了贵州航天医院的高速、长久的发展,贡献他们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