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肝胆外科对一名门脉高压上消化道路大出血的患者进行手术干预治疗,现已痊愈出院。
该患者67岁,既往有明确肝炎病史,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达1000ml上,经遵义医院消化内科保守治疗好转出院。但患者家属经多方咨询了解,此病为肝硬化失代偿门脉高压所致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大风险及死亡原因之一就是上消化道大出血,让他们困惑与犯愁的是,目前无彻底根治手段。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就诊我院肝胆外科,经全面评估患者肝功能及周全的术前准备,对患者择期行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在该科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下治愈出院,解除了患者家属的隐忧。
所谓门脉高压症,即由于各种原因使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瘀滞时,则门静脉压力升高,从而出现系列门静脉压力增高的症状和体征,表现为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进而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呕血和黑便及腹水等症状和体征。约85—90%的门静脉高压病症由肝硬化所致,故基本的治疗仍然是内科治疗。外科主要是治疗或预防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治疗脾功能亢进,大部分患者需经过妥善准备后择期手术,有时当大出血采用非手术治疗不能控制时,则要施行紧急止血手术。
手术治疗的死亡率及预后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密切关系,必须正确判断肝储备力,慎重选择手术适应症,对于黄疸、大量腹水、肝功能严重受损的病人发生大出血,外科手术死亡率可高达60—70%,对这类病人应尽量采用非手术治疗,重点是输血,注射垂体加压素以及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而针对既往有明确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病史,肝功能储备良好,心肺功能 可耐受手术患者,则可考虑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一般分二类,一类是通过各种分流术,降低门静脉压力,另一类是阻断门静脉的反常血流,从而达到防治出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