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初,江苏南京23岁一男子连续数周每天久坐超8小时赶论文,导致左下肢肿胀、疼痛,经医生诊断,该男子为症状为左侧股静脉、腘静脉血栓所致。久坐导致的血栓案例并不少见,今年春节期间,浙江省人民医院已接诊了10多例此类患者。
年轻人对血栓的了解情况如何?关于血栓他们有什么想知道的?记者于2月18日走上街头,随机对路人进行访问,很多人回答不太了解。为向大众科普血栓等相关知识,记者采访了贵州航天医院血管甲乳外科负责人方军教授。
贵州航天医院血管甲乳外科负责人 方军
什么是血栓?易患人群有哪些?
对于什么是血栓,方军:“血管异常凝血而形成的堵塞性物质就叫血栓。”
方军告诉记者,易形成血栓的人群有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外伤的病人,这类病人的血管内壁损伤容易造成血栓;第二类是老年病人、或是活动少的病人,这类病人的血流缓慢也容易导致血栓;第三类是肿瘤病人,此类病人血液会有异常凝结的状态。易形成血栓的人里,尤以长期卧床、偏瘫、患有老慢支的病人最容易中招。
同时,方军提醒年轻人要注意,不要认为年轻人身体好就万事无忧,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长期一个姿势不动,也容易形成血栓。他表示,在临床工作中,无论是30岁还是50岁,都有因久坐打麻将而形成血栓的患者。
为了解释久坐带来的血栓危害,方军提起了“经济舱综合征”。经济舱综合征一词最早出现在2000年,是指在乘坐飞机旅行中或旅行后发生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等有关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研究发现,那时的飞机特别小,经济舱的空间更加逼仄,旅客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腿不动,这样腿部容易形成血栓。
最容易被血栓“盯上”的部位
方军表示,血栓在静脉和动脉里都可能出现,久坐不动会直接增加血栓风险。
静脉血栓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深静脉血栓一般发生在下肢的静脉血管,患肢可出现肿胀、疼痛、静脉曲张、皮肤瘙痒,甚至形成溃疡经久不愈;下肢的深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能随血流移动堵住肺动脉,形成肺栓塞,造成呼吸困难、剧烈胸痛、咯血等症状,严重者可致命。
动脉血栓是心梗和脑梗的元凶。心梗是指心脏血管被血栓阻塞,造成心脏缺血性坏死;脑梗则是颈动脉或颅内血管堵塞,导致脑缺血,即通常所说的中风现象。
出现以下症状,你的血管可能被血栓“堵路了”
四肢麻木:当人体血液中存在血栓,四肢会因供血不足而出现麻木、疼痛的感觉。日常生活中若突然感到腿疼、有压迫感或下肢麻木,一定要警惕。
出现跛行:如果血管堵塞加重,会出现间歇性跛行,行走数百米后腿部酸痛,需休息缓解。
小腿肿胀:表现为单侧腿肿,常见于膝盖以下部位。
出现晕眩:平时休息时,如果突然感到一阵眩晕,失去平衡和协调能力,甚至出现昏厥,应警惕这是脑血栓最为常见的先兆。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如何预防血栓?对此,方军表示:一是注意适当的运动;二是不要总保持一个姿势不便;三是尽量避免受外伤;最后要保持自律,少吃一些油腻性的东西,保持身体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