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而俯身调整呼吸机参数,时而用方言轻声安抚患者,转身又接起电话叮嘱出院患者按时维护导管……在贵州航天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病房里,监护仪的滴答声与呼吸机的嗡鸣交织成生命的律动,护士长姚珊穿梭在病床间,忙个不停。 扎根护理一线14年,与“呼吸”二字共同承载着希望与温度,这位被患者唤作“珊姐”的护士长,是基层护理的“播种人”,她用专业与温情织就了一张守护生命的安全网。 她通过制定“肺康复联合无创呼吸机护理”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将重症患者治疗依从性逐步提高;近三年,她和团队成功抢救危重患者1000余例,病房里30多面锦旗无声诉说着生命的奇迹。 护理不仅是技术,更是心与心的联结。 姚珊的抽屉里珍藏着一封25岁肺结核女孩的感谢信,也不断激励着她在工作时,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住院时我怕传染别人,是您每天带护士妹妹陪我聊天。现在我知道,生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希望” 。 让患者感受到温情,在面对疾病时不那么焦虑,是姚珊和团队的努力追求。 2023年4月,56岁的肿瘤晚期患者欧先生让姚珊揪心。离异独居的他,儿子远在温州打工,姚珊主动当起“临时家属”,每周提醒PICC导管维护,每日指导用药,甚至在患者弥留之际陪伴在床旁。 这份温情跨越病房,融入生活的细节。 姚珊珍存患者联系方式,编写方言呼吸操教程,更在科室群化身全天候“健康管家”。当慢阻肺患者发出“按珊姐的法子锻炼,今年都没进过医院”的欣喜反馈,流动的关怀已从指尖蔓延至云端。 “珊姐就像一台永动机。”护士小徐感叹。从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时查房到深夜总值班巡查,从PICC置管到患者心理疏导,姚珊始终践行“每个环节都要经得起考验”。 呼吸内科四病区护理团队,也因姚珊的带领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战斗力。这个当初临时组建的护理团队,近3年连续在院部查房、讲课、操作比赛中屡获佳绩,成为医院优质护理团队。 面对荣誉,姚珊很是淡然:“能守护患者顺畅呼吸,就是最大的幸福。”如今,她正筹建“慢性呼吸疾病居家护理平台”,计划将护理服务延伸至患者家中:“很多老人出院后护理不到位,我们要把专业指导送到群众身边。”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振梁 编辑 何美 二审 李洋 三审 唐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