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为期5个月的贵州航天医院首届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圆满结业。本届培训班由遵义市卫生健康局主办,遵义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贵州航天医院联合承办,旨在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升护理人员中医护理技能与服务能力,推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临床中的规范应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护理服务的需求。 传承中医精髓 夯实理论基础 培训班系统讲授了艾灸、拔罐、刮痧等中医适宜技术的理论基础,并紧密结合临床案例进行剖析,显著提升了学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应用的能力。 勤学苦练强技能 融会贯通促提升 学员们学习热情高涨,严守纪律,积极互动,在专家带教下逐步掌握多项中医适宜技术,展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与钻研精神。 互练互学共进步 协作同心护健康 学员们在规范、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相互间的技术实操练习。通过亲身体验与模拟操作,不仅加深了对技术要领的把握,更培养了体察与关怀患者的能力,为今后向群众提供更优质、人性化的健康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掌握适宜技术 规范临床应用 通过对耳穴压豆、药物贴敷等特色技术的深入学习,学员们能够更娴熟地运用于临床,为患者缓解病痛,提升疗效。 杏林授绶 仁术承光 在结业典礼上,医院为考核合格的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这一刻,不仅是对她们五个月来勤奋学习的充分肯定,也寄托着对她们未来投身临床、服务患者的殷切期望。 此次培训显著提升了我院护理团队的中医护理服务水平,为深化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未来,我院将继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加强护理人才培养与专科能力建设,为患者提供更全面、高效、人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 贵州航天医院简介 贵州航天医院位于红城遵义市中心地段大连路615号,历经五十余年的峥嵘岁月,已发展为集医疗、急救、预防、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市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始于三线建设,由原航天部〇六一基地3417、3427医院合并而成,2019年移交遵义市人民政府管理。是遵义医科大学附属航天医院、遵义市第二城市医疗集团总院。 医院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200张,设有临床、医技、行政职能科室共60个。现有职工1145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二级教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贵州省千层次人才1人、遵义市15851二层次人才1人,博士、硕士145人(含在读),高级职称以上210人。 医院现有2个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建设中心〔肿瘤微创介入(肺癌方向)和神经外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7个省级重点专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骨科、泌尿外科、急诊科、消化内科、结核病科),2个市级重点学科,10个市级重点专科。是亚洲冷冻治疗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首批呼吸介入技术培训基地、遵义市呼吸内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遵义市呼吸疾病临床医学中心、遵义市骨科临床医学中心、遵义市肺癌与肺小结节早期诊断精准医学重点实验室、遵义市城市检测基地。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开展的AI机器人辅助冷、热消融技术治疗早期肺癌、高危肺结节,经气管镜技术治疗气道肿瘤、结核、气道狭窄等,使我院肺部疾病诊疗技术迈入国内先进水平。泌尿外科开展的腹腔镜下膀胱癌和前列腺癌根治术走在贵州省前列。消化内科在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无创诊断技术和胃肠动力疾病全程规范管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医学检验科结核病诊断技术水平已居于国内前列。心血管内科特色开展冠脉复杂病变、结构性心脏病等优势介入手术,神经内科、骨科、急诊科、心胸外科等重点专科诊疗水平已居于全市前列。近年来,医院科研教学能力显著提升,三年内共承担省科技厅、省卫健委等科研项目73项,发表核心期刊11篇,SCI 6篇,省级259篇。 医院以遵义市第二城市医疗集团为依托,按照“一院多区”模式,实现双向转诊汇川区域全覆盖,着力打造“心电一张网”、继发性高血压筛查等项目,以慢性病、多发病为切入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聚焦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优势学科为引领,积极推进医联体、专科联盟建设,带动区域内基层技术服务能力提升。 END
下一篇: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