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科研能力建设,提升医务人员科研水平,助力医护工作者系统掌握科研方法并激发青年医护科研动力,近日,贵州航天医院圆满举办科研学术能力提升培训班(第一期),特邀第二军医大学林希萌博士授课。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蒋婷,各临床医技科室科研(教学)秘书及科教部工作人员参会。 蒋婷在开班致辞中强调,科研是医务人员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医院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她指出,本次培训是促进人才成长、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希望学员们全身心投入学习,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通过加强协作提升整体水平,并鼓励团队将临床实践与科研探索深度融合,为医院科研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林牧博士作了题为《医学文献阅读技巧》的专题分享。她结合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案例,讲解了学术期刊的类型与论文写作结构,并分享了高质量文献的筛选方法,指导学员如何将文献知识应用于优化诊疗方案和科研选题。 林希萌博士以《医学文献检索技巧与策略》为题,系统介绍了中国知网、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的特性,详细讲解了关键词提炼、检索框架搭建与高级功能使用等核心技巧,并现场演示了文献管理软件的操作方法。 本次培训兼具理论性与实用性,为医院科研能力建设奠定基础,后续系列课程将持续助力医务人员提升科研综合素养。 贵州航天医院简介 贵州航天医院位于红城遵义市中心地段大连路615号,历经五十余年的峥嵘岁月,已发展为集医疗、急救、预防、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市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始于三线建设,由原航天部〇六一基地3417、3427医院合并而成,2019年移交遵义市人民政府管理。是遵义医科大学附属航天医院、遵义市第二城市医疗集团总院。 医院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200张,设有临床、医技、行政职能科室共60个。现有职工1148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二级教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遵义市15851二层次人才1人,博士、硕士142人(含在读),高级职称以上212人。 医院现有2个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建设中心〔肿瘤微创介入(肺癌方向)和神经外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7个省级重点专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骨科、泌尿外科、急诊科、消化内科、结核病科),2个市级重点学科,10个市级重点专科。是亚洲冷冻治疗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首批呼吸介入技术培训基地、遵义市呼吸内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遵义市呼吸疾病临床医学中心、遵义市骨科临床医学中心、遵义市肺癌与肺小结节早期诊断精准医学重点实验室、遵义市城市检测基地。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开展的肺部血管介入治疗,经纤支镜下冷冻、氩氦刀、高频电刀治疗良恶性肿瘤,使我院肺部疾病诊疗技术迈入国内先进水平。泌尿外科开展的腹腔镜下膀胱癌和前列腺癌根治术走在贵州省前列。消化内科在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无创诊断技术和胃肠动力疾病全程规范管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医学检验科结核病诊断技术水平已居于国内前列。心血管内科特色开展冠脉复杂病变、结构性心脏病等优势介入手术,神经内科、骨科、急诊科、心胸外科等重点专科诊疗水平已居于全市前列。近年来,医院科研教学能力显著提升,三年内共承担省科技厅、省卫健委等科研项目73项,发表核心期刊11篇,SCI 6篇,省级259篇。 医院以遵义市第二城市医疗集团为依托,按照“一院多区”模式,实现双向转诊汇川区域全覆盖,着力打造“心电一张网”、继发性高血压筛查等项目,以慢性病、多发病为切入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聚焦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优势学科为引领,积极推进医联体、专科联盟建设,带动区域内基层技术服务能力提升。
下一篇: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