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记忆中的清明节就应该是一个多愁善感的雨季,但雨濛濛的季节阻挡不住春天的脚步:路边的小草,正用一片片新绿来装点大地;雪白的李子花在树上随风摇曳,在点点水珠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娇媚;层层的油菜花儿用醉人的黄,让辛勤劳作的农民看到了收获的希望……
陪同年愈古稀的父亲回乡祭祖,故地重游的他表现出了少有的多愁善感,一路上喋喋不休的感慨过去的人和事,还坚持回到已规划拆迁的老屋去摸摸看看,因为那里有他太多的回忆,父亲拖着不断喘息的身体,不顾劳累地爬到楼顶欣赏早已没有鲜花陪伴的仙人掌。随后,在上山拜祭的过程中,我悄悄注视父亲的满头白发,忽然觉得他老了很多,一路上,虔诚的父亲步履蹒跚,走走停停,那佝偻的身影让我有一种心痛的感觉。
在父母的呵护下,儿女早已长大成人,为了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奔波,和父母聚少离多。记忆中,父亲每逢假日盼我们回家心切而假装到家乡车站站台散步的场景已渐渐模糊。生活里,一个简短的电话:“XX节我就不回去了”,就会把父母期盼的团聚化为泡影。父母渐渐老去,岁月已让他们力不从心,能够尽享天伦之乐,不感到孤独,才是他们现在的需要。“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我们在纪念逝者的同时,更要懂得珍惜身边的人,身为儿女应多抽空陪陪父母,以免让“子欲孝而亲不待”成为遗憾,这才是当下我们应该做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