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在特聘专家郑亚西教授的现场指导下,心内科成功实施了首例房扑射频消融术。该项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心内科在治疗复杂心律失常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随着该技术的推广也将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患者为42岁中年男性,主因“持续心悸3年,加重伴劳累、气促10天”于8月4日入院。3年前患者因心悸曾就诊于外院,心电图提示为:1.Ⅰ型房扑;2.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因患者心室率较慢,外院建议行“VVI起搏器”安置术。但由于该患者当时无心脏扩大及心衰、黑曚症状,故未行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平素不规律药物治疗。入院前10天,患者无明显诱因感心悸较前加重,伴劳累、气促,双下肢浮肿,偶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既往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甲亢”等慢性病史。入院心电图为:1.Ⅰ型房扑;2.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增大;左室后壁稍增厚;二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轻度返流。血BNP1223.9pg/ml(正常﹤100pg/ml)。根据患者病史及心电图检查,入院诊断为:1.三尖瓣峡部依赖型房扑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心衰 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2.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对于该患者的治疗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VVI起搏器”的保驾下,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房扑,但该方法因起搏器导致房室收缩不同步,有加重心衰及发生房颤的可能,并且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本身抗心律失常药物还有致心律失常作用。二是行房扑射频消融,术后行“DDD或DDDR起搏器”安置术。但房扑的折返环较粗大,普通二维射频消融术成功率偏低,且患者由于长期房扑导致心脏扩大,进一步增加了手术的难度,故国内大多采用三维标测下行房扑射频消融术,但该方法价格昂贵,对于该例患者不能承受如此高额的费用。经与患者及家属充分交待病情后,于 8月7日于我院心导管室,在局麻下经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为:1.三尖瓣峡部依耐型房扑, 2.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在普通二维射频消融仪下,手术历时约1小时,在三尖瓣峡部成功阻断房扑折返环。术后心电图提示为:1.窦性心律2.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本拟继续行“DDD起搏器”安置术,但患者由于经济原因,并且术后无黑曚、头昏、心悸等不适,患者及家属要求随访观察。术后一周患者无任何不适主诉,复查血BNP降至252.1pg/ml,患者好转出院。
心内科自2013年8月1日开展首例心脏射频消融术至今,已成功完成16例,取得了100﹪的成功率,无一例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随访至今无复发病例。由于心脏射频消融术具有高成功率、低并发症、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故目前已成为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一线治疗方法。心脏射频消融术的明确适应症为:①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和快速心室率;②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速、典型房扑和正常心脏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呈反复发作性,或合并有心动过速心肌病,或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③发作频繁、心室率不易控制的典型房扑;④发作频繁、心室率不易控制的非典型房扑;⑤不适当窦速合并心动过速心肌病;⑥发作频繁和(或)症状重、药物预防发作效果差的梗死后室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