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肿瘤科罗梅主管护师成功开展遵义地区首例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术,为一位89岁高龄患者解决了静脉输液困难的问题。
患者王某,89岁,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老年痴呆,需长期静脉营养治疗,因患者配合性差,静脉穿刺极为困难,即使成功行套管针置入术及锁骨下静脉穿刺术,也多次因患者不易配合而脱出。为了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9月24日,在B超引导下成功行塞丁格PICC置管术,将置管位置移至肘上,不影响患者活动,避免意外拔管,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保障静脉治疗顺利进行。
PICC置管术发明于1986年,超声引导下的PICC置管术最早使用是在1997年在华盛顿医学中心。目前,国内医院对行PICC置管患者的血管选择方法有两种,即肉眼观察和超声引导,由具有资质的静疗护士完成,在一些大型医院技术已比较成熟。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可直观地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根据血流及音频信号快速探查到拟穿刺血管的位置,并可观察到血流状况、血管内径、管壁厚度、管壁距体表距离,增加了血管定位的精确性,具有实时引导,全程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