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是医院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同时也是医院的一个前哨。曾经看过一幅油画:画面上一名生病的幼儿躺在病床上,医生坐在床边以非常关注的眼光在看着这位患儿,而在斜对面,患儿的家属用犀利的眼光看着医生,这幅画说明医生在看病人的同时,病人及其家属也在看医生,医生如何对待病人,病人嘴上不说,但对医生的每一项处置都会在心里掂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医务人员需保证在医学上专业是一方面,在工作上是否做到了有序、严谨、关心、关怀,更是病人及家属的关注点。
当我第一次站在护士咨询台,老师分别从医院的环境、分诊、协诊、如何指导病人就诊、如何与病人沟通等问题进行讲解。还没怎么反应过来,扎堆的人群和嘈杂的声音立即入目入耳,我就开始了工作,几十分钟下来就对门诊工作有了直观的感受:工作本身并不复杂,繁杂的是与病人的沟通交流。刚开始,我以为工作就是应该严格照章办事,不予特权,但是事实上,工作过程中的一件小事,让我认识到医院不仅理性,也讲人情。那天一位母亲抱着她一个多月大的孩子来护士台请求能优先就诊,生病的是孩子,由于身体不适而哭闹不止。彼时还不懂变通的我耐心解释后加以拒绝,不料我们的谈话被旁边的护士老师听了个仔细,她叫过那位母亲并给予了优先就诊,整个过程结束后,老师只是温柔的看了我一眼,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就是这一眼,让我印象极深。医院是讲规矩的地方,但绝对不是冰冷机械,即使其他的病人看到了这一幕,在了解了具体情况后不但不会指责老师的偏颇,反而会加以认可和支持吧,我想这也算一种正能量。
真诚、热情、学会沟通,良好的医患沟通一直为我们强调和倡导,在门诊,医护与患者的沟通过程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在这里,护士老师们每天上班,同样的问题可能需要回答上百遍,而她们所要面对的问题是比诊室里医生更为基础和繁琐,且重复单调,在学校老师说过:“一名合格的医学生应该做到耐心、爱心、责任心。”如今直面病人,我想需要做到的还有细心、热心、信心。首先,不论是对待病人还是对待同事,真诚放首位。在门诊遇到的每一位老师,她们教会我怎样尊敬他人,怎样多为别人着想,怎样更好的处理交流中的细节;其次,热情和信心都不能少,是热情让我们对工作充满激情,愿意为共同目标奋斗;另外,要拿出十足的信心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尽管我们不是专业的护士,没有接受过相关的最专业的培训,但是也要拿出作为一名医学生的自信,以最好的精神面貌尽最大的努力解决病人的问题,分担老师们的工作;最后,一定要有耐心。门诊的工作繁琐枯燥,每天要面对形形色色的病人,有时还要面对病人的不理解,处理病人不温和的情绪,但正如我们清楚的,医患关系的好坏,往往就在一言一行之间,我们需要耐心,希望病人或家属理解我们的同时也理解他们的心情;最重要的,我们要在不断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善于与病人沟通是医护基本能力的体现,有助于增进医患关系的同时,有助于医生更多更好的了解病人的病情,其实不仅在治疗疾病方面,生活中各方面都要求我们善于和身边的人沟通,这样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亦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自己所处的环境。
常常我在想,若换了我是病人,每到医院就诊,心情必定是惶恐的,一方面担忧自己的身体状况,另一方面是被复杂甚至困难的就诊流程所困扰,也会为了就诊所要付出的时间和金钱所担忧,如此换位思考,每当与他们沟通时,自然就多带上一份耐心和微微的笑容以示宽慰。我能做得也许不多,只希望我的所为能替病人拂去一些焦虑和忧愁。
上一篇: 2015年贵州航天医院招聘分子诊断中心工作人员启事
下一篇: 关于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