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游“姑苏城外寒山寺”,拜读寒山寺编辑部创办的《佛学园地》。长长的寺院粉墙上刊登十余篇由寺僧、学僧文章,读后深感佛家文章禅意浓郁、禅德深厚,佛家人生观点令我大开眼界,读趣欣然,读遍了墙报文章仍爱不失手,拿笔抄录。
此时辰光已过午后,我虽已古稀,也许“菩萨保佑”不觉饥、不觉累,坚持站立着抄写佛章。忽然!背后有人喊道:“老先生,你不要抄了,请你把姓名、地址、邮编写给我,我们将多期《佛学园地》合订本邮寄给你。”也许是我的虔诚感动了他,后来知道他原来是《寒山寺》季刊编辑智海师父。不久,我收到了寒山寺《佛学园地》历期合订本、《寒山子诗集》以及每季度的《寒山寺》季刊。从此,我与佛学结缘了,我心中有佛了,我的思想皈依了。
学佛学五年,体会至尊的是正如梁启超所断言:“佛教是智信,而非迷信;是积极,而非消极;是入世,而非庆世;是兼善,而非独善。”佛教文化是为人处事之道,渊源流长深邃深刻,极富人生哲理。我敬佩崇拜诗僧寒山大师以及弘一大师、印光大师。他们是佛教杰出人物,他们奉献一生普渡众生。
学佛给我启蒙:进庙及影视中常听到“南无阿弥陀佛”不知何意?总以为是念佛而已。然而非也:“南无阿弥陀佛”是印度语:“南无”是皈依;“阿”是无;“弥陀”是量;“佛”是觉悟、智慧、福报、寿命。全句意为“皈依无量光、无量寿。”僧人见面称念一声“阿弥陀佛”是送给对方最美好的祝福。然而不学佛学茫然无知目瞪口呆。
以前我对佛教有误解:佛教有“四大皆空”理论,闻之很反感,误认为“迷信、宿命”。学佛学后方知其辩证高论也:佛教的“四大皆空”论认为:“山、河、大地世界万有物都是有‘地、水、火、风’四种基本物质元素和合而成的’,称为‘四大’。而‘
上一篇: 逆风而行
下一篇: 常回家看看